无障碍阅读 | 开启适老版 | 办件统计

常山县建立三防工作机制 提升极端天气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发布时间:2025-03-21 17:11:36 信息来源:衢州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极端天气突发性强、暴雨洪水量级大,极易导致“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情况,基层的快速反应和自救互救能力至关重要。常山县建立极端天气条件下“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三防工作机制,进一步筑牢基层防灾减灾防线,提升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触即发”,建立乡级自主应急响应机制。聚焦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县级《防汛防台预警叫应工作机制》,各乡镇结合实际,细化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等应急响应标准和响应措施,明确应急值守时间和防御应对极端天气的重点举措,进一步提升了乡村两级紧急动员能力、巡查发现能力和科学处置能力,确保汛期各乡镇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险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主动“提级对待”,立即部署,迅速出动。

“画图作战”,描绘风险隐患、人员转移两张图。各乡镇围绕八张风险清单内容,深入排查山洪灾害重点村落、危旧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山塘水库、涉水在建工程等区域,掌握人员底数,推行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人,形成问题清单和管控清单,绘制形成乡级防汛形势图。同时根据形势图,逐级划定人员转移区域,逐一明确转移对象、转移责任人、安置场所,形成人员转移一张图,汛前指导各村开展多点位、全覆盖、极端情况下的人员转移应急救援演练。

“干群联动”,激活群众自救互救“微细胞”。建立转移协助预案,组织村干部、党员以及民兵成立应急队,设置村级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险点,明确应急逃生路线,加强村级防汛物资储备,用好“村头预警喇叭+手摇报警器”双保险机制,确保断电后仍能触达留守老人等脆弱群体,逐步实现“五个一”配置(1名灾害信息员、1套预警广播、1处避灾点、1支志愿救援队、1批应急物资箱)。同时,开展“防汛微课堂”培训村民使用沙袋筑坝、急救包扎等技能,让“人人都是第一响应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