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衢应急函〔2024〕7号
方洪良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建立应对突发情况处置机制的建议》建议(第234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完善联合指挥体系
今年“1·22”雨雪冰冻天气后,市应急管理局立即组织开展防御工作复盘,总结应对自然灾害时统一指挥和部门协同方面的问题短板,避免今后在突发情况时打乱仗,起草编制了《衢州市自然灾害防御“1833”联合指挥体系方案》,按照“统一指挥、分域作战、高效协同”的原则,成立由“指挥长+席位”组成的联合指挥部,以会商联席会的形式进行决策指挥;指挥部下设5个工作组,担负保障指挥部联合会商、收集汇总信息上传下达、执行指挥部决定命令等职能;由相关业务部门牵头成立8个领域风险研判小组对联合指挥部进行专业支撑;方案还规定了指挥体系在“平(日常备战)、急(应急响应)、救(应急处突)”三种状态的转换和运行机制。按照周卫兵常务副市长的要求,市应急管理局梳理出指挥部各项具体任务,编制了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道路结冰等7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形成了《衢州市典型自然灾害工作指引》,使联合指挥体系更加细化完善。
公安交警部门推动气象监测预警与公安交管应急处置的互相融合,同时加强与医疗、施救单位等救援力量的联动,针对“大雾天气”“台风天气”“雨雪冰冻天气”分别制定针对性的交通管制和疏导预案。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交通调控措施,紧密与邻省、邻市、地方交警部门的对接沟通,畅通信息渠道,明确绕行线路、封闭时间,强化路网协同,提升高速公路保安保畅的能力。
二、强化信息化支撑
为更好地支撑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指挥决策,市应急管理局全力做好信息化支撑保障工作,通过接入网络专线,融合部门业务系统、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了对联合指挥的全方位信息化支撑。一是集成业务系统,实现数据融合展示。依托省防汛防台在线系统,将气象、水利、资规、住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业务系统集成,天气形势、风险清单、隐患排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等核心数据可融合展示,实现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快速、动态掌握全市域、全领域防汛防台基本情况。将公安雪亮视频监控平台、地灾智治平台共计3万余路视频监控接入指挥中心,可实时查看部分防汛重要点位现场画面,并建立市县乡三级单兵机动队伍,配备单兵设备61个,可随时出动回传现场画面。二是建立保障队伍,实现全天候服务。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综合执法局、视联网公司技术人员组成了一支12人的现场信息化支撑保障队伍,可保证突发事件时的保障服务。
公安交警部门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视频巡查、接处警平台等形式,实时监控交通流量与重要警情,预测和识别潜在的交通风险,为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高速交警持续推进“一路三方”平台建设,迭代四省边际高速精准智控应用,实现应急处置效能和交通管控效能“双提升”,全量汇聚警情、监控、气象、流量、施救等数据,配套建立相应指标强化数据感知,提升应急管控能力和响应效率。
三、强化演练实践
为更好地检验指挥体系的运行,4月12日,市应急管理局在市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市委网信办,市气象、水利、资规、公安、住建、交通运输、供电公司等部门(单位)开展压力测试,按照地质灾害、水库出险等各类突发事件,实时提供监测数据、视频画面、研判结论等信息支撑,通过测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5月27日组织开展2024年衢州市防汛实战拉动演练,共设置7个科目:人员转移、塔底枢纽调度、双水桥泵站调度、隧道涝水处置、小区地下车库涝水处置、水库管涌险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处置。联动了水利、住建、公安、消防、电力、卫健委、移动、电信、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总队金衢支队等部门和先锋红十字、民安等社会救援力量11支共170余人,调动测试了“龙吸水”垂直供排水车、水上机器人、冲锋舟等多种救援装备,实现了“拉队伍、测装备、找问题”的目的。
今年的梅汛期,我市先后遭遇4轮强降雨,全市面雨量535.0毫米,高居全省第一,特别是6月23日至29日6天时间,全市面雨量248.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倍,居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五,为近十年来新高。面对严峻的形势,全市上下充分发挥“1833”联合指挥体系和“141”基层治理体系的作用,相关部门进驻指挥部值班值守,实现信息共享互通、部门协同联动,依靠基层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成功防范应对了各类风险,守住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艰巨任务。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