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乡镇(包括街道,以下均简称乡镇)综合性应急预案能针对自身实际特点编制,内容实、可操作性强。”这是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韩兴成的切身感受。
今年以来,衢州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开展乡镇综合性应急预案个性化定制工作,针对辖区各个不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区位、产业、灾害类型、安全生产风险及隐患等多种因素,针对性地编制应急预案。
衢州地处浙西山区,自然灾害风险因素较为突出。自去年底以来,衢州市应急管理局派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全市103个乡镇综合性应急预案编制、应用情况,发现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预案未与各乡镇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灾害类型、安全生产风险及隐患等因素有效衔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
找准问题后,衢州市成立了市县乡三级综合性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由县乡村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协调沟通会,围绕乡镇综合性应急预案怎么编、编什么,怎样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更加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等,进行广泛充分的讨论交流。据统计,该市共组织各类座谈会等13场次,369人次参会,梳理有关预案编制内容问题213项。
该市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与相关兄弟县(市、区)开展交流学习10余次,从体系架构、内容要求、响应等级、职责分工等方面拓展思路。
针对乡镇、村(社区)实际,以及各类灾害、事故的特点,该市还制作调查问卷。通过深入乡镇、村、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人员回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800多份。通过汇总信息、集中研究后,该市针对每个乡镇的灾难及事故起因、发生特征、发生等级与时段、疏散条件等不尽相同的实际,把全市103个乡镇分成经济型乡镇、复合型乡镇、生态型乡镇和街道型等四类。
在四类划分基础上,该市在4个县(市、区)选定具有代表性的乡镇作为试点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乡镇综合性应急预案编制试点方案,要求突出“个性化”,变“大锅菜”为“特色菜”。同时,该市还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评估、修编等制度,通过对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和评估等,检验预案效果。
目前,各乡镇编制综合性应急预案时生搬硬套县以上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如应急响应部分,乡镇不再按照四级启动响应,而是根据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处置难度、影响范围等区分不同响应条件;乡镇各单位、机构的应急职责更简明扼要,相应举措更便于操作。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